“教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业,选择走上讲台的那一刻,心里感觉无比踏实和自豪。”轩治峰告诉记者,因为对知识的热爱,他毅然走上了教师的岗位。
对学生负责
在教学上,轩治峰先后担任英语泛读、英语写作和英汉互译等课程的讲师。这些课程都与英语有关,但讲解知识的侧重点却不同。对于课堂上的讲解,轩治峰向记者说道:“有的课程内容经常要重复讲解很多遍,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需要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和形式。”在他看来,知识与理论需要不断扩充和更新,所以,对于备课他从不马虎,要求每节课都要有新的内容。
查阅相关的最新的英语翻译理论是他备课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眼界开放,跟上世界前进的步伐。”轩治峰一直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和把握英语翻译的技巧。在此基础上,他特别注重用最新的例子与同学们交流,并将例子与时政热点相结合。这种将英语与热点结合的方法,能够引发同学们的兴趣,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让每节课都是一堂好课
记者采访中发现,在轩治峰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很少有缺席的现象。“我们都非常爱戴轩老师,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上他的课。”刚上完翻译课的李同学说道。
“只有让学生们学到东西的课堂,才是好课堂,只有让学生们喜欢的课堂,才是好课堂。”对于现如今大学课堂的教学方式,许多教师采用“让学生当老师讲课”的方式,轩治峰不随大流,他主张以互动方式教学。
“如果只是一味的随大流,不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改革,那么,受害的只会是学生。”轩治峰老师认真的说:“像英语翻译这种有理论的课程,还是需要老师讲理论的。只有在理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增长见识,掌握不同的翻译方法。”在对学生的培养上,他注重引导学生,而不是将自己的一些东西强加于学生。他经常对学生说的就是:“翻译是一种能力,而并非是知识”。所以,他培养学生的对外语的兴趣,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勇于用英语表达自己,鼓励学生要有创新精神。在讲解翻译的同时,他经常将语言与文化结合,使学生了解文化差异,使翻译更加到位。
教课不忘搞学术研究
教学之余,他紧跟学科前沿,认真研究语言学理论与翻译理论。特别是在翻译领域,他用新的视角看待翻译,从认知语言学的诸多视角进行了创新性研究。书桌上的一本《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新译》,就是轩治峰将英语与汉语中的诗体相结合的作品,他运用了汉语中诗体的韵律,将外国诗翻译成了符合中国味道的诗。他笑着说道:“英语有不同的文体,汉语也一样,所以翻译就是要找到适合的语言,适合的文体。”除了这部作品,轩治峰还出版翻译教材两部,学术专著五部。
轩治峰还积极带领教工从事学术研究工作,鼓励老师进修学习,提高老师的学术研究信心。作为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中国英汉比较研究会会员、河南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会员的他,经常参与学校各个对外招聘招标项目的翻译工作,为学校和社会翻译各类资料近百万字,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许蕾 李玉萧 陈怡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