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榜样,就在身边
“我是党员,向我看齐;模范带头,从我做起。”新生党员响亮的誓词再一次响起。
2013年开学之时,99名新生党员参加了河南师范大学2013级新生党员培训班。了解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成为新生党员的第一课,河师大在学子心中的形象渐渐清晰;第二课,由国家教学名师化学化工学院渠桂荣教授作先进事迹报告。渠老师质朴的语言、真诚的表述、平和的姿态和不平凡的业绩,深深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新生党员;第三课、第四课……或欣喜,或感动,或振奋,或憧憬。同学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锐气昂扬。
心理素质拓展活动随之而动:“叠罗汉”“按摩专家”“头脑风暴”“巧解千千结”“松鼠搬家”“同起同坐”“我的未来不是梦”,七个环节环环相扣,这更是一个促进沟通、加强交流的良好平台,进一步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向心力,为大家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打下了良好基础。
提前入校接受培训的99名新生党员在结束了五天的培训后,迅速投入到迎新工作当中。在各学院迎新点,2013级新生党员们正和高年级的学长们一起,熟练地核对准考证、录取通知书、身份证等信息,为新生介绍着报到流程,热情主动地向家长说明着注意事项;在学生宿舍区,新生党员们不辞辛苦,忙碌地替学生和家长搬运着行李包裹……
从2010年开始,河南师范大学要求新生党员提前报到,并开展一系列培训工作,积极营造“精术业、立世范、启智慧、育新人”的良好育人氛围,勤勉的青年学生是优良学风形成的载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跨入师大校门,学高身正为本;迈出校门一步,肩负师大荣辱”等观念已成为河南师范大学的师生共识。
“首要任务是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应着力对校园精神文化的梳理、归纳、提炼和宣传。加强爱校荣校教育,秉承校训,弘扬校风,践行教风,光大学风。”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周铁项表示。
2013年,河南师大举办首届“校园之星”评选活动,共有7名学生分别获得“学习之星”“道德之星”“创新之星”“励志之星”“艺术之星”“体育之星”“服务之星”,一个社团获“社团之星”,9名学生获得相应提名奖。这些“校园之星”获得者,正在成为大学生身边的典型和榜样,感染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党员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党员郑嵩岳、邵恒熠分别荣获第四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党员龚褆荣获2010年“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2011届毕业生、学生党员宋俊雅荣获201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
未来学院,擎起理想
在河南师大,“未来学院”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全校范围内选拔,集中培养,经过学院初选、组织推荐、笔试和面试、专家组考核等环节,才可能从全校学生中脱颖而出。
校党委副书记、未来学院副院长王海旺介绍,未来学院不是实体学院,而是一个把有志向、有潜质的优秀大学生组织在一起共同成长成才的平台,具有开放性和兼容并包、动态流动等特点。学院着力通过对学生骨干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培养造就一批素质一流、勇于担纲、堪当大任的精英人才。然后通过发挥各个学员的辐射作用,影响和带动更多学生共同进步和成长。
同时,在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基地”“专业实习基地”“科技服务基地”等多种形式、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形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新型合作机制,努力实现“三个转化”:由单一体向“五位一体”转化,即将单纯的社会实践基地与学校的教学实习基地、科学研究基地、科技推广基地、学生就业创业基地相结合,使基地逐渐具备融教学、科研、生产、育人于一体的综合功能;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化,即由物质支持向技术支持转化,由技术支持向技术人员培训转化,实现社会实践扶贫、扶技、扶智的层层推进;由短期服务向长期结对转化,使暑期“三下乡”变成“常下乡”。
未来一期班长、原校学生会主席、现已被保送到北京师范大学的赵静同学介绍,未来学院严格按照培养方案确定的培训内容办学,为学员成长提供平台、提供机会、提供载体,广大学员通过在未来学院接受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教育培训,取长补短、互相激励、共同进步,涌现出一大批拔尖学生和精英人才。
经过三年的发展壮大,未来学院已成功培养了3批优秀大学生,为社会输送百余名人才。未来学院始终坚持“优中选优;宽口径教育;强调教学与调研相结合;理论框架训练与能力结构训练相结合;把组织社会实践与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引导相结合;把培养选拔与日后的观察、举荐、使用相结合”,通过理论培训、实践锻炼、爱校教育、社会观察、能力训练、交流研讨等方式培养学员,旨在培养出“富有理想、品格高尚、素质全面、热爱师大、堪当大任”的当代优秀大学生。
从首批未来学院结业的50名学生骨干中,有多人被保送研究生,有2人通过严格选拔参加了团中央组织的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获得优秀团员、优秀团干等荣誉称号的学员比例达到100%,有一半以上的学员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基本上每个学员都主持或参与过大学生科研项目,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一半以上的学员曾获得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河南省三好学生、河南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和“四个一”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记者 靳晓燕 通讯员 屈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