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系列综述之二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新华社记者孙铁翔)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所用,才能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不断创新理论宣讲模式,健全体制机制,精心组织开展面向基层群众的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理论宣讲活动,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人心,对于坚定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创新观念 焕发活力
推进理论大众化,是新形势下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举措,是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
近年来,各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干部群众思想实际,进一步创新基层理论宣讲观念,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宣讲,成效显著。
杭州结合近年来本地涌现出多个“最美人物”的契机,以“最美”宣讲为切口,组建“最美”宣讲团,由小见大,由点及面,先后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宣讲3000多场次,营造了崇尚“最美”、践行“最美”的社会氛围。
为改变以往“高大全”的宣讲观念,湖南省委讲师团副主任邓清柯把讲活“百姓话”作为理论宣讲的“第一需求”,用老百姓喜欢听、听得懂、乐于听的语言来开展宣讲,努力使理论宣讲走下“神堂”,进入寻常百姓家。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不断创新宣讲理念,创建“五用”宣讲团,用群众的语言,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理论和政策,把宣传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与时代责任融为一体,不断增强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在理论创新驱动下,各地通过不断创新宣讲观念,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更加通俗化、具象化、实时化,更加符合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接受能力和思维习惯,取得良好效果。
创新形式 凝聚力量
拥有近1.6万部视频报告、文字资料500亿字节、日浏览率最高达3300多万次……北京市委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紧紧抓住网络新媒体发展契机,积极适应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把宣讲家网站打造成当地理论宣讲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理论宣讲的特点规律,不断创新理论宣讲形式,积极拓展手机、网络等宣讲新平台,增强了理论宣讲吸引力、感染力。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委讲师团用“互联网+”思维推动理论微宣讲,打造“微信微讲堂”、“手机微课堂”,用小而活的短言论、微视频“推送”理论知识、解读社会热点,赢得群众“点赞”。
针对藏区群众喜爱歌舞的民族传统,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组建老年文艺宣讲队,采用卓根玛、弦子舞等形式宣讲民族团结、党的政策,既接“地气”、合群众“口味”,又实现了民间优秀文化的传承。
湖南省永兴县农村电影放映员马恭志带头创立“马恭志电影宣讲团”,在放映故事片的同时加放理论宣讲片,先后130多次深入到偏远山村为村民放映电影、宣讲理论,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群众的理论文化需求。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以形式载体创新增强宣讲实效性,着力在“全、透、实”上下功夫,着力深化网络媒体宣传力度,不断扩大新媒体宣传覆盖面,受到干部群众普遍欢迎。
创新机制 增进共识
理论宣讲必须长期坚持,才能真正取信于民。近年来,各地为确保理论宣讲及时、有效、长期开展,不断强化理论宣讲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
为确保理论宣讲面对面、聚人心,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委讲师团通过建立互动式宣讲机制,每次到基层一线宣讲,都先作宣讲报告,再预留出时间与听众互动。宣讲后,宣讲人员都要做走访记录,使宣讲过程成为凝心聚力谋发展、理顺情绪奔小康的思想工作过程。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构建起由宣传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分工协调负责、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大宣讲”格局,并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讲堂管理、考核办法等13项制度,旗财政每年核定80万元宣讲专项经费,从机制上保证了理论宣讲工作的顺利开展。
浙江省杭州市通过出台《杭州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打造“最美现象”精神文化品牌五年规划(2015-2019)》等文件,推动“最美”宣讲制度化,并建立“最美”人物常态化宣讲工作、“菜单”选课等制度措施,强化制度服务保障。
顺应时代要求,立足宣讲实际。
放眼神州大地,各地积极把丰富宣讲内容和创新宣讲形式结合起来,广泛运用群众语言、民间艺术等形式宣讲,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更加通俗化、具象化、实时化,更加符合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接受能力和思维习惯,增强了理论宣讲吸引力、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