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网
 首页  创建动态  通知公告  相关政策  商师人物  时代楷模  魅力商师 
精神文明建设网
当前位置: 首页>>相关政策>>正文
开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新局面
2015-11-13 00:00   本站

——中宣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出版座谈会发言摘登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晚会《胜利与和平》演出场景。资料照片

  编者按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公开发表,************中央印发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宣部等部门召开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进会。近日,中宣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出版发行,恰逢其时,必将对广大党员干部和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和中央《意见》精神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11月9日,中宣部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出版座谈会,广大专家学者结合《读本》,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

  对文艺实践具有鲜明和具体的指导作用

  《讲话》不是对文艺问题的泛泛之论,它是把文艺的繁荣发展放到我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中来审视的,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中来审视的,放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面临的新的时代要求、新的实践经验、新的矛盾和问题中来审视的,由此,内容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文艺工作实践拥有鲜明和具体的指导作用;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角度,《讲话》阐述了文艺与民族复兴、传统文化、中国精神、时代脉动的关系,对马克思主义文艺规律特别重视的作家论、创作论、作品论、价值论、批评论以及党如何领导文艺等,均有相应的论述;《讲话》的许多立论,引述了大量中外经典作家和作品的实例,引述了不少文艺史上的经典理论观点,正因为反映了文艺规律,所以它科学地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陈晋)

  领会和把握党的文艺思想

  作为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刻阐述,《读本》视野开阔、文风平实,贯穿了自觉的理论意识,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阐明了文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也把对文艺工作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本身就语言清新动人,体现了优良的学风和文风。《读本》作为讲话精神和思想文化界之间的“摆渡人”,也体现出了平易朴实的文风。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虽履险而能如夷,经百折而犹向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离不开文化的发展、文艺的繁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认真领会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文艺的理论和观点。而学习出版社推出的《读本》,一定能在这方面产生重要的作用,发挥权威读物的引领价值。(作者: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杜飞进)

  用好文风阐发好理论的典范之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世界文明和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深刻阐明文艺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中的重要地位,解决的是关系中华民族当代振兴的根本性问题,是一篇起长远作用的纲领性的指导文献。由中宣部编写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出版,可谓适逢其时。《读本》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重点,力戒面面俱到。二是突出问题导向,力戒泛泛而论。三是用好的文风阐释好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用好的文风阐发好的理论的典范。《读本》同样体现了良好文风,观点鲜明、结构严谨、深入浅出,为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一部雅俗共赏的理论普及读本。 (作者:求是杂志社社长 李捷)

  成功的文艺实践启迪了我们

  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读本》的解读阐发,在光明日报的办报实践中得到充分印证。“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阐述这一观点时,讲到了他在河北正定工作时结识的作家贾大山。光明日报与贾大山有特殊的渊源。早在1980年,我们就以上辟栏的规模刊发了评介贾大山的文章《生活·政治·艺术》。2014年,我们在突出位置转载了总书记1998年悼念贾大山的文章《忆大山》。随后,我们又在一版头条推出长篇报告文学《朋友》,记述了总书记与贾大山的真挚友情。《读本》介绍了贾大山的作品,这从一个侧面显示出《读本》精准的甄别眼光和强烈的导向意识。时间往前追溯,在66年的发展历程中,光明日报刊发了一大批文化文艺名家的处女作、成名作、代表作,像大家熟知的王蒙《夜的眼》、彭荆风《驿路梨花》、梁衡《晋祠》等。这些成功的文艺实践,也无不印证《读本》中阐述的观点:“只有通过扎实而艰辛的劳动,将艺术理想和生活体验、情感积累和形象塑造,通过艺术个性,风格化地表现出来……才能创造社会价值,才能被大众认可。”(作者:光明日报总编辑 何东平)

  让讲话精神在普及中深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语境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纲领性讲话,而************中央的《意见》是对讲话的学习领悟和贯彻执行,《读本》又是对总书记《讲话》精神和************中央《意见》精神的深入阐述和联系实际的讲解。《讲话》《意见》《读本》组成了我们贯彻执行总书记讲话精神的系统工程。这也是我们今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理论纲领和实践方向。我认为《讲话》《意见》《读本》都应该进入大学课堂,成为提升全民素养的教材和指导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指南,在普及的过程中深化。现在有些作品急于求成,盲目效仿西方,却把自己的文化传统丢掉了,这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无知和不自信。因此对于优秀的文化基因我们必须珍视,尤其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作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仲呈祥)

  坚持文艺发展的“四个根本”

  在党的历史上,由党的重要领导人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只有两次。一次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另一次是2014年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相隔72年,习近平同志与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讲话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文艺工作新局面作出了全面部署。

  通过学习讲话和《读本》,我感到有几个重点要认真学习领会。首先,要担当一种使命,即自觉担当起吹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号角的神圣使命。要弘扬一种精神,即自觉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其次,要坚持“四个根本”,就是要坚持文艺发展的根本任务、根本方向、根本方法和根本保证。再者,要防止两种倾向,即防止文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防止文艺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最后,要克服一个突出的问题,即当前文艺最突出的“浮躁”问题。

变革时代的文艺担当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文艺拼图”斑斓多姿、异彩纷呈、众声喧哗:创作思想之多样,风格、流派之多变,作品数量之庞大,作家、艺术家、歌星、影视明星、网络写手冒出来的速度之快捷……都是前所未有,令人目不暇接的。然而,如果我们客观地细察表象热闹的文艺生态,就会发现:虽然也有优秀文艺作品问世,但深刻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本质、深切表达国家命运民族命运人民命运的强烈呼号,艺术表现上架构恢宏、高蹈宏阔、具有史诗品格并能传之后世的经典作品,与人们的期盼还有一定距离。而另一方面,染指文坛已久的浮躁之风、俗靡之风、奢侈之风及历史虚无主义之风等,却渐趋流漫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有高原缺高峰”的讲话,既是代表大时代对文艺的一声棒喝,也是对文艺界寄以的殷殷厚望。(作者:中国作协书记处原书记 张胜友)

  中华文化的要义是“以文化天下”

  《讲话》指出:“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那么,中华文化的血脉体现在哪呢?首先体现在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不断的发展所提供的丰厚滋养和精神支撑。其次,还体现在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烈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其关键要素在“化”字上。“化”是指变化,尤其是通过文明的方式促成这种变化,而非诉诸武力。一个民族国家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只有系统地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才能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站稳脚跟。另外,我提出三个建议:第一,就《读本》而言,将中外优秀作品作简明注释说明,并就《讲话》中涉及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创作评论实际深入编写。第二,编写系列小丛书。第三,系统编纂《中华文学读本》,介绍中华各民族文学经典。以此延伸,编纂《外国文学读本》。(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党委书记 刘跃进)

  提纲挈领 精准阐释 得其神髓

  正如《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近年来,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读本》对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指出了改进的路径,堪称精准。同时也对一些文艺作品中存在的调侃崇高、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以及虚无历史等,从思想层面进行了清理和批判,指出其危害性,体现出了思想深度和理论穿透力。《读本》逻辑谨严,有理有据,深刻地揭示出只有在“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这样的思想情感境界和创作心态下,才可以创作出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堪称“艺术”的作品。通过研读《读本》,我深切地感受到应当以习近平讲话为指南,通过既具有意识形态责任感,又具有理论创新精神的研究成果,弘扬正能量,提倡主流价值观,从而在引领文艺创作风气方面有所作为。(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 党圣元)

  文艺创作和传播重在中国精神

  《讲话》对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产生了巨大的鼓舞。许多美术工作者积极响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画出了大量有生活气息、有情感、有灵魂的作品。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传播中国文化,关键是要多出好作品。因此,创作具有中国精神的好作品和进行有效传播是关键。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什么是中国精神?我的具体理解是:中国精神是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以改革开放为代表的时代精神的表征,是中国人勤劳、朴实的创造精神,自主自强的独立精神,崇德尚礼的文化精神,兼容并包的博大精神,不断自主创新精神的体现。将这种精神融于艺术创作会生发出新的生命气象,是我们可以在世界多元文化相互激荡中的立足之本。多年的创作和思考使我认识到,只有将个人情感融入民族的情感,才能传递温度,放射能量,体现魅力。(作者: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加强音乐评论工作推动音乐艺术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批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习总书记的话为当前文艺批评指明了方向。音乐评论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并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音乐评论像一面镜子,它既体现在对作曲家和作品的优劣评价上,也体现在向听众指引正确的审美评价上。因此,音乐评论必须坚持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的统一,切忌用商业利益去衡量作品的价值,要遵循音乐艺术的规律,立足于作曲家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去评价音乐作品。要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和确立符合人民大众的审美需要,引导人民大众获得日趋高尚的审美需求。(作者:中央音乐学院院长 王次炤)

  领略《讲话》胜境的亲厚向导

  为《讲话》配套编撰《读本》,首先给我鲜明印象的是其定位准确,成功地扮演了《讲话》的向导角色。该书的主旨是明确的,就是着力阐发《讲话》中蕴含的传创交融的精神题旨,同时也辨析了一系列相关的概念,特别是主动正面回应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统与现在的关系问题。同时,作为向导,该书对读者的理论旅行的沿途导引是令人愉悦的。因为它善用例证作支撑,擅长于以丰富的中外文艺实例去阐释《讲话》的重要主张。从该书的《前言》看,其拟想读者是“广大党员、干部和文艺工作者”,读者定位具有普及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因而全书得以自觉地以亲近而平易的文体特色去贴近和厚待各界读者。总之,这部《读本》在编撰定位、论辩风格、实例支撑、读者定位等方面都精心设计和编撰,称得上引领普通读者去领略总书记《讲话》胜境的一名亲厚向导。(作者: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王一川)

  《讲话》关乎社会主义文艺前途

  七十年前,在延安,我们遇到的问题是文艺如何在党的领导下,保证民族救亡和革命战争取得胜利。当下,我们遇到的问题是,如何才能不让文艺被市场那只看不见却又处处存在的“谋利”之手完全吞吃。这既不是在哗众取宠,更没有耸人听闻之意。我们确实要问一声,当下是谁在主导文艺创作?纵观近年文艺创作,我们不难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品入口和出口的人往往是文艺作品的投资者。一些投资者单纯追逐利润,出品的是一些迎合低级趣味的作品。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一个文艺导向的问题。习总书记的讲话,不护短、不绕圈子,抓问题、指方向、明措施,句句中肯,而其中的关键点是着重解决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我认为,能否真正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内容,切实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命运前途。(作者: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编剧 陆天明)

  不做平庸的播报机

  主持人不同于文学家、表演艺术家,他的创作是具有电视制作规律的一种艺术创作。当你站在舞台的中央,你讲什么,怎么讲,能不能真正地让观众喜欢和接受,这就关乎主持人的艺术创作。

  那么如何创造出主持人的好作品,激发伟大的时代精神呢?第一就是深入再深入、准备再准备。主持人的创作过程就是节目录制前细致翻阅资料、采访幕后、撰写提纲,在掌握了海量信息后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最后在镜头前以最恰如其分的态度和最精准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第二是主持人不要做平庸的播报机。具有责任感的主持人会积极参与到前期的策划创作当中,提前去感知节目的情境。若只是简单地做一个传声筒,那主持就失去了意义。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以创造性的智慧和个性化的劳动为观众提供精神食粮是我们的职责,更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作者: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董卿)

  以文艺精品构筑民族精神

  习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文艺创作的方向,坚定了文艺创作的信心。讲话其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要搞清文艺精品和民族精神的关系。只有打造精品,才能对民族精神起到正能量的作用。而怎么样打造精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所谓文艺精品,就是能广泛地建筑于社会,长期地传承于社会,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影响我们的民族精神的作品。就像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好的文艺作品要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我院于去年创作的原创歌剧《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即体现了这个主题,公演后获得了广泛好评。(作者: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 廖昌永)

  扎根人民,打开生活积累的闸门

  作为一名编剧,我曾长期生活在农村,后又长时间工作在剧院,所以我的多部戏中较为得心应手地写了不同时期的农民和艺人。近期,我写了一部叫《母亲》的评剧。这看似“命题作文”的戏,实际是一部深深“扎根生活”之作。在创作过程中,创作团队赴密云,尽可能搜集邓***有关情况,先后走访了伴随她度过大半个抗战岁月的她的养女和她的孙子,听县党史办的同志详细介绍当年本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和邓***事迹,阅读了几十万字的有关文字资料,拜谒了位于张家坟村头邓妈妈手托军鞋眼望山口“盼儿归来”的栩栩如生的花岗岩雕像。这一切,也触发了我的联想,打开了我70余年郁结于心的生活积累的闸门。谈创作体会的时候,我曾这样说过,是所遇题材的“酒杯”深深浇中我心中久久郁结的“块垒”,实实在在地把“要我写”变成了“我要写”,这才把一个有血有肉的母亲形象呈现于戏曲舞台。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高校思政网